
近两年来,机械工程系梅志敏同学《机械产品制造过程低碳化转型的分析与研究》等8篇科研论文,在《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等科研期刊上发表,再一次彰显了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效。
梅志敏同学,系09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他的8篇科研论文分别是:《机械产品制造过程低碳化转型的分析与研究》、《机械产品设计过程中低碳化转型的分析与研究》、《基于机械产品制造过程中低碳管理的分析与研究》、《基于机械产品制造绿色加工工艺的分析与研究》、《基于机械产品低碳化的后处理与再制造》、《绿色选材在机械设计中的运用研究》等,分别发表在《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机械制造》、《机械管理 开发》等科研期刊上。
其中梅志敏同学发表的核心论文是《机械产品制造过程低碳化转型的分析与研究》,对于论题的来源,他说,首先是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他对任何未知的事物都有研究的兴趣。2009年,全球科技界对节能减排的议题颇多,如白色垃圾的污染问题、汽车尾气的排放等,但是梅志敏发现关于机械设计制造方面的节能减排却是一片空白,所以就萌生了要对机械方面节能减排的议题进行研究,并撰写成论文的想法。说干就干,他立即找到机械工程系副主任张融老师,与张老师一起讨论并确定论文的核心。“设计、选材、工艺、管理、后处理和再制造是我们提出来的六大核心” 梅志敏认真的说,“可以从这六个方面来展开,实现设计更加简单,选材更加环保,工艺更加精致,管理更加方便,处理系统以及循环利用节约能源,根据这六个方面来到达最终转型为低碳产品的目的”。确定了核心方向,梅志敏和他的团队投入到了严谨的研究工作之中,他们查阅了无数资料,总结前人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加入了自己的想法,最终完成了论文。“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要特别感谢张老师,是他连夜帮我们整理资料,并且帮我修改论文,有一篇甚至前前后后修改了二十多遍,连一个小小的标点错误也不放过”梅志敏眼神真挚,“张老师帮了我很多,是我人生中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据了解,梅志敏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无时无刻都展现的温暖笑容让人如沐春风。对于夸赞他是个科研天才,他笑称,哪是什么天才,只是什么都不懂的一名普通学生,以前是老师领着走,家长牵着走,现在自己试着走两步没摔倒而已,还要多努力、多学习。他的谦逊说法让人莞尔,但进一步了解后,便会发现撰写科研论文并非易事。
提到他科研创新方面的经验,他说,其实创新源于实践,生活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在一次轮系设计实验中老师要求他用一个大齿轮和三个小齿轮设计一个轮系模型,但他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只需要一个大齿轮和一个小齿轮就可以设计出来,达到与前者相同的效果。由此,他发现机械方面也有许多节约能源的地方。“比如在大学生实训中心做切割打磨时,程序编写的机器速度一成不变,大大浪费了学生的时间,也浪费了材料”他激动地说,“如果能改变一个机器的编写程序,让机器人性化一点,就可以达到节约时间,节省材料的目的,真正实现低碳化机械!”
当然,做科研方面的工作也是严谨的。梅志敏曾试过自己装卸一辆自行车,省去他认为不必要的零件,以达到节约材料的目的。“起先我认为我成功了,但是不久之后自行车出了点小问题”他有些害羞,轻轻答道,“时间久了之后发现自行车的刚性下降了,没有以前稳定。”这件事也在他心里敲下了警钟,让他在之后的撰写科研论文中戒骄戒躁,多观察、多实践,才有了后来的成功。
梅志敏“机械产品制造过程低碳化”的思想更体现在他参加的“长机科技杯”2012年湖北省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中。他与他的团队发明的“自动脱鞋套机”和“家庭地板清洁者——多功能拖把”都加入了节能减排的低碳思想,既方便人们使用,又绿色环保,获得了湖北赛区三等奖。
问及论文刊登后的感想,他说,他会携同他的科研论文参加2012年湖北大学生科研成果奖的申报,希望能为自己拓展更加广阔的成长空间,同时也为学校的科研发展工作献上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